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美院动态
 >  美院新闻
《中国美术史》读书分享会
发布时间:2024-10-11  查看次数:
秋风送爽,书香四溢。9月28日,美术与设计学院“文盛之世 多彩之艺”读书分享活动在知行楼501室举行,美术理论和教育实践教研室老师和2023级美术学全体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读书会分的主题是宋代美术,首先由李静老师带领大家穿越时空,梦回大宋,领略宋朝的艺术魅力;接着由五班的靳玉煜、姜悦和孔祥卓三位同学对两宋时期美术的发展做详细的分享报告;最后由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师许路娟进行点评。
导读:两宋时期美术创作的历史价值

作为本次读书会的领读人,李静老师就两宋时期美术发展的特殊性以及美术创作的成果和历史价值进行了精彩的导读。一方面介绍了两宋美术所具有的继承性和开创性并重的特点,以绘画和陶瓷艺术为例,阐述了绘画观念的转变、题材的拓展、成果的丰富以及陶瓷工艺材料的创新、技术的突破、成果的多样等。另一方面谈到了两宋美术对外的传播及其对后世艺术的启示与影响,认为两宋时期美术以其深邃的思想性、精湛的技术性和广泛的影响力,确立了其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重要位置,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趣味,也为后代留下了无尽的创作源泉和思考空间。总之,两宋时期的美术是中华民族艺术瑰宝中的璀璨篇章。
精彩分享

《品宋代美术,悟千年之美》
靳玉煜同学阅读了《中国美术史》书籍中两宋时期美术这部分,对宋代美术发展的时代和背景以及绘画艺术进行了全面的分享。从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到仁宗盛世,从靖康之耻到南宋中兴,介绍了宋朝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对美术发展的影响,让大家认识到美术发展与时代和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对山水画艺术,主要介绍了技法的融合与创新以及意境的营造与表现;对花鸟画艺术,主要阐释了题材范围的扩大、技艺的精湛和写实与写意并重的审美追求;对人物画,关注于人物形象和塑造及其所内涵的“成教化、助人伦”的意义。

 

 
许路娟老师点评:
靳玉煜同学的分享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展现出对两宋美术的深刻理解。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梳理,很好地揭示了美术发展与时代的关系。在绘画艺术的各个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和准确的分析,为同学们深入了解两宋美术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和引导。

《浅谈宋代美术及其启示》
姜悦同学在阅读《中国美术史》书籍的基础上对宋代工艺美术部分有着更多的关注,她分享的内容是独具魅力的宋代工艺美术。从工艺美术门类上,提到有陶瓷、染织、缂丝等,主要对宋代南北各大名窑如作为“五大名窑”的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所创造的独特的陶瓷品种和艺术风格进行介绍,通过图片展示,对定窑白釉瓷、汝窑青瓷、钧窑的“窑变”瓷、哥窑的“紫口铁足”瓷等进行鉴赏和分析。最后总结了宋代陶瓷艺术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其作为对外交流中出口货物的大宗所产生的影响。许路娟老师点评:
姜悦同学的分享主题明确,内容详实。对宋代工艺美术尤其是陶瓷艺术的介绍全面且深入,通过具体的名窑瓷器鉴赏分析,让大家对宋代陶瓷艺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其对宋代陶瓷艺术成就及对外交流影响的总结,也为同学们理解宋代工艺美术的价值提供了很好的角度。
《走进宋画,意境悠远》
孔祥卓同学也在阅读《中国美术史》书籍之后对其中宋代的文人士大夫美术有着较为深入的认知和详细和解读。首先对“满朝朱紫贵,皆是读书人”的重文之风盛行的因素进行简析;接着对文人士大夫美术之文人画的兴起、发展及其代表书画家、作品、艺术主张等进行介绍,谈到了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影响下,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最后,结合具体作品阐释了两宋文人画在创作上的笔墨特征以及其所体现的艺术品格和审美追求,总结了文人画的价值及其产生的影响。
许路娟老师点评:
孔祥卓同学的分享深入透彻,对宋代文人士大夫美术的分析全面且有条理。从重文之风的因素剖析,到文人画的发展历程与特点阐述,再到价值影响的总结,逻辑清晰,让大家对宋代文人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结合具体作品的分析,使抽象的艺术概念更加具象化,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感受文人画的魅力。

中国美术史,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千年的艺术智慧与审美追求。通过本期《中国美术史》读书分享会,一是激发对中国美术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增进对中国美术的热爱;二是在中国美术史书籍的阅读过程中,加深对中国美术史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三是通过对宋代美术的精读和研读,深入剖析两宋时期的美术风格、技法、思潮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启发对美的感知力、创造力与思维能力;四是通过读书会成果的分享和展示,促进学术交流与探讨,培养将中国美术史知识和理论综合运用于美术教学实践中的能力,进而提升审美素养,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