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教授首先从哲学与美学角度解构了"美术"概念,指出其不仅是视觉造型的技艺呈现,更是人类认知世界、表达思想的重要载体。他强调,美术教育应突破传统技法训练的局限,通过观察、创作与鉴赏的完整链条,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美”——是欣赏美术作品,以至艺术作品的最高标准。美的作品一方面要通过“感性、感觉”进到人的思想中,另一方面,美的作品要激起人的“美好的、崇高的、好的”思想境界,和“善”是互相统一的。
接着尹教授就美术教育中的技术训练与艺术素养的辩证关系,针对当前美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技轻道"现象,尹教授提出基础技法作为支撑骨架、艺术思维构成神经中枢、人文关怀赋予生命温度的培养模型。他特别强调,美术教育中的技术不是目的,是实现艺术教育这个目的的手段,美术教育的艺术目的要在扎实的技术基础上实现。
讲座核心部分聚焦美术教育的双重功能:一方面通过视觉分析、空间推理等训练提升逻辑智能(智育),另一方面借助审美体验培育情感认知与价值判断能力(美育)。尹教授展示了智育美育协同育人新范式,美育包括艺术但不局限于艺术,其他人类活动也具有美育功能,只不过不是以独立的方式,而是和智育、德育同时并存的方式。因为在政治、经济、科学、宗教等其他领域中,虽然各自都以理性或伦理为目的,但也都伴随着感性、情感,所以也具有美育功能,揭示艺术教育对全脑开发的促进作用。
最后在"艺术教育与美育"和“未来的美术教学”专题中,尹教授强调了美育实践的时代使命。在艺术教育中,知识和技能是“艺术”创造的必然保障;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艺术教育是最有效美育方式。美育和智育、德育、体育、劳育殊途同归,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种,也是美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尹教授特别提出当代美育应立足中华美学精神,树立"生活美育"理念,守正创新。美术教育教学不能只教知识和技术,更要符合艺术教育规律、符合美育规律。实现艺术教育的目的,最终要落实在美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