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江苏省美术馆获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协会、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将于2025年6月8日起在江苏省美术馆1-7号厅展出。值得关注的是,我院刘志蕾老师创作的作品《山丘》也将亮相此次展览。
刘志蕾个人简介

刘志蕾,河北邢台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读博士生。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工笔画学会会员。2009年入职邢台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担任工笔人物方向的专业课程。
展览作品展示

《山丘》,232cm×190cm,纸本重彩,2025年
局部展示





参展及获奖
2019年,工笔画作品《韶华脉脉》入选“第二届泾上丹青——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20年,工笔画作品《梦呓的第三十六行注脚》入选“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展”,并被收藏。2022年,工笔画作品《月亮的手》入选“2022万年浦江中国画展”。
2022年,工笔画作品《与梦境有关的寓言》入选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第九届青春心印工笔画展”。
2022年,参与工笔画装置作品《当<夜巡>来到中国》绘制,参展上海当代艺术馆“2022MOCA动漫美学双年展”。
2023年,工笔画作品《入调·昼/夜》参展北京798大千画廊“见贤思齐:新工笔艺术展”。
2024年,工笔画作品《与梦境有关的寓言》、《月亮的手》参展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在无锡美术馆举办的“盛世传芳——当代青年工笔画提名展”。
2025年,工笔画作品《山丘》受邀参选“第十二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
《山丘》创作心得
《山丘》的创作灵感源于作者对生命历程的思考:理想宛若穹宇间朦胧的月轮,其追寻过程恰似翻越层叠无尽的山峦。在茂密的象征性植被构成的场域中,跋涉者能否在存在论维度寻获个体化成长的路径呢?
作品采用"S"型律动构图构建视觉秩序:自图像左下方啄食星辰的乌鸦及其捕食者猫起始,经画面中右部蓄势待发的斑点狗、弯腰的男子及其背负的鹰隼,延伸至左中上部的双人组合,最终导向顶部月亮坠落的湖面以及远景玄色的山峦。
主体物象通过密林静湖实现视觉分割,形成张弛有度的节奏韵律。媒材选择上整合植物性颜料、矿物性颜料与金属箔(铜箔/银箔)的复合体系,通过立粉堆塑、金属箔贴附、透色打磨及分层晕染等技法,经过多层叠加建构出契合主题表达的视觉语义场景。图像左下方捕食链的戏剧性冲突(乌鸦-猫),与右部狗的凝视、猛禽的侧耳形成叙事呼应,拓展了画面人物的互动关系。
左部双人组作为精神主体的具象投射,分别象征意识结构中"本我"与"超我"的二元对立与统一;右部的弯腰男子则表征他者化的现实存在。三者在非对视状态下,通过肢体动态形成向心式构图,隐喻现代性语境下人与人之间既存在潜在关联又保持独立疏离的存在状态。
个人其他作品

《月亮的手》,230cm×180cm,纸本重彩,2022年

《梦呓的第三十六行注脚》,239cm×170cm,纸本重彩,2020年

《与梦境有关的寓言》,230cm×180cm,纸本重彩,2021年

《入调·夜》,43cm×120cm,纸本重彩,2019年

《入调·昼》,43cm×120cm,纸本重彩,2019年

《当夜巡来到中国(局部)1》,23cm×38cm,纸本重彩,2022年

《当夜巡来到中国(局部)2》,30cm×40cm,纸本重彩,2022年